发布日期:2025-07-07 02:59 点击次数:170
文/珠玑说
(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源,具体资料赘述文章结尾)
(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源,具体资料赘述文章结尾)
“日军为何没烧故宫?”“南京的屠杀,是因为中国人抵抗才导致的。”当这些疑问从一个“高知”演员口中说出时,舆论彻底炸裂了,这个人,就是曾被追捧为“文化人”的赵立新。
他用几句话,亲手断送了自己的演艺生涯,从公众视野彻底消失,如今他的名字和作品,在中国互联网上几乎查无可查,当初他为什么口出狂言?
展开剩余90%从故宫问到南京
2019年的春天,一切都还很正常,赵立新依旧是他那个活跃在社交媒体上的“学者型”演员,粉丝们爱死了他引经据典的调调。
直到4月2日,他毫无征兆地在微博上扔下了一颗炸弹,他问:“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?”这本是个不错的历史话题,可他紧接着的下一句,就让人脊背发凉了。
“那日军当初为何没烧故宫,是手下留情,还是良心发现?”他甚至自己抢答,反问网友这是否符合侵略者的本性,字里行间,一股“日军比英法联军更高尚”的怪味儿,评论区立刻炸了锅,有人说日军当时想的是整个占领华北,把北京当成自己的囊中之物。
可赵立新偏不,他追着杠:“那投降前呢?怎么也没烧?”这番对话,就像拿一把钝刀子,一下下地剐蹭着所有中国人的神经,如果说这还只是让人愤怒,那他接下来的言论,则彻底点燃了所有人的理智。
当网友用南京大屠杀的惨案来反驳他时,他竟轻飘飘地抛出一句:南京的屠杀,是因为中国人抵抗才导致的,一句话,把侵略者的兽行,说成了受害者的过错。
这已经不是蠢,而是纯粹的坏了,他亲手撕下了自己“高知”的面具,露出的,是一张对民族苦难毫无敬畏之心的冷漠面孔,谩骂如潮水般涌来,他慌了,秒删微博,连夜手写了一封道歉信。
可惜,有些话说出口,就再也收不回去了,第二天,紫光阁、共青团中央等官媒直接下场点名,措辞严厉,不留情面。
一张瑞典船票,一张回国机票
赵立新的悲剧,根子或许早就埋在了他那过于顺利和割裂的人生里,他是个地道的郑州人,上世纪八十年代,考进中央戏剧学院,是正儿八经的科班高材生,大二那年,更被公派到莫斯科,进了全苏国立电影大学,那是多少电影人梦寐以求的殿堂。
按理说,学成归来,他本该是建设中国影视事业的中坚力量,可他没回来,毕业后,他转身去了瑞典,揣着一口流利的俄语和英语,硬是在异国他乡的话剧舞台上,闯出了一片天,最终,他考进了瑞典国家话剧院,成为该院史上第一位中国演员。
那时的他,或许以为自己的人生,就会在那片北欧的净土上,伴着掌声和荣耀,优雅地走下去。
但千禧年后的中国,一切都变了,国内影视圈热钱涌动,片酬高得惊人,机会遍地都是,这股风,也吹到了遥远的斯德哥尔摩。
2001年,赵立新以中戏客座教授的身份回国讲学,算是探了探路,那股熟悉的、喧嚣的、充满诱惑的气息,让他动心了,很快,他便一头扎了回来。
回国后的赵立新,走得是一条“文化先行”的路子,他没有一头扎进家长里短的烂俗剧里,而是选择了张黎导演的《走向共和》,虽然只是个配角,但他身上那股子亦中亦西、带着书卷气的独特气质,立刻让观众记住了。
从此,他便成了张黎的“御用男配”,在《大明王朝1566》里,他演的那个丝绸巨商沈一石,八面玲珑又身不由己,至今仍是教科书级别的表演。
他太聪明了,他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,在当时普遍草莽气、接地气的男演员市场里,他这种能随时掉书袋、谈吐儒雅的“高知范儿”,简直是独一份的宝贝,他演的角色,大多是知识分子、谋士、艺术家。
他上的综艺,是《声临其境》和《见字如面》,靠着深厚的台词功底和迷人的嗓音,圈粉无数,那几年,赵立新就是“高级感”的代名词,他精心打造的人设,就像一件昂贵又合身的定制西装,让他看起来卓尔不群。
事业的巅峰,是2018年前后,他几乎成了所有历史正剧和文艺片里,那个不可或缺的“金牌配角”,这份稀缺性,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红利,名声、地位、财富,滚滚而来,他似乎已经忘了,自己只是个“客座”的。
国籍是底牌,饭碗是代价
那几句不过脑子的话,像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,随着舆论发酵,一个更让公众无法接受的事实浮出水面:赵立新,早已不是中国公民,他早在瑞典打拼时,就已经加入了瑞典国籍,这一下,彻底坐实了“吃中国饭,砸中国碗”的骂名。
一个外籍演员,在中国赚着大把的钱,享受着粉丝的追捧,回头却用一种局外人的、甚至带着一丝轻蔑的口吻,去“探讨”这个民族最深的伤疤,这已经超出了言论自由的范畴,直接触碰了所有人的情感逆鳞。
他的道歉信,此刻显得无比苍白,人们看到的不是悔过,而是一个外国人在砸了锅之后,试图保住饭碗的笨拙表演,报应来得又快又猛。
一夜之间,他从“叔圈顶流”变成了“全网公敌”,他参演的待播剧,成了烫手山芋,片方要么紧急找人重拍他的戏份,要么动用AI换脸技术,像做手术一样,把他从镜头里硬生生“抠”掉。
电视剧《光荣时代》,男二号黄志忠临危受命,对着空气补拍了所有本该由赵立新完成的对手戏,硬是救活了一部剧,而电影《风声》的剧版,则成了AI换脸的早期试验品,效果诡异,口碑崩盘。
他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激起的涟漪,祸及了无数无辜的剧组和同行,他一个人的坍塌,拖垮了好几个项目的心血,从云端跌入泥潭,只用了不到72小时。
戏台已拆,曲终人不见
如今,赵立新这个名字,已经在中国娱乐圈彻底消失了,微博账号注销,相关作品除名,他像一缕青烟,被风吹得干干净净,人们猜测,他大概是回到了那个他更认同的“祖国”瑞典,继续去当他的话剧演员,在一个小众的舞台上,为一小撮观众表演。
只是,那里的掌声,不知是否还能盖过他心底的回响,他用自己的职业生涯,给所有同行上了一堂最昂贵、也最残酷的公开课,你可以有才华,可以有个性,甚至可以有外国国籍,但你脚下站着的这片土地,和你面对的亿万观众,有他们的记忆和底线。
历史开了个残酷的玩笑,那个最会“演”文化人的人,最终栽在了没文化上,国籍可以改,但刻在骨子里的东西,藏不住,也演不出来。
参考:
央视网-- 【演员赵立新就日军侵华不毁故宫等不当言论致歉】2019年04月03日 09:48
央视网-- 【演员赵立新就日军侵华不毁故宫等不当言论致歉】2019年04月03日 09:48
发布于:山东省 上一篇:2025年6月13日全国主要批发市场鸭蛋价格行情
下一篇:3d导入模型变黑材质丢失怎么办---模大狮模型网_检查_问题_情况
